新奥门原料免费资料
新奥门原料免费资料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 


黄淮人讲黄淮故事 第八讲 身边的榜样 冷链物流部经理潘亚周

2024-06-28

浏览量:

作者:


 

 身边的榜样

 冷链物流部经理潘亚周

 

尊敬的黄淮家人们,大家下午好:

我是冷链物流部的潘亚周,2012年9月入职黄淮,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:身边的榜样,我心中的榜样有这样两个人,他们一个是90后,一个是70后。

2019年7月我来到汉阳路市场工作,说起汉阳路市场,大多数人或许不太了解,与黄淮不同,那里没有太多小伙伴、人员最多的时候也不过6-7个人,但招商、运营、农产品检测、安保、保洁样样俱全,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市领导、区领导就不打招呼来检查,可以说是黄淮市场的另一个形象窗口,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。那时候正值中心城区创卫冲锋,大家全心投入、挥洒汗水、攻坚克难,谁都不想给周口创卫抹黑,更不能给黄淮市场丢脸。而汉阳路市场创卫压力最大的是负责人郑昆峰,一位非常能干的90后,大家都习惯亲切地称呼他“小郑”。

创卫的感觉相信大家的印象都很深刻,眼里盯着哪里的地面又脏了、谁又乱倒垃圾了,嘴里喊着“带好口罩帽子、防蝇帘子放下来,老鼠笼子挂上饵打开门”,手里拿着扫帚,看见菜叶、纸屑及时去清理,我们的标准是落地的垃圾就不会让它超过3分钟。而昆峰作为负责人,他样样精通,啥脏活累活都抢在最前面干,看到他忙里忙外的样子,我们即使想偷点懒也不好意思。

创卫期间早上6点上班到晚上没有点下班,也只有中午的1个小时是规定的吃饭休息时间,并且汉阳路市场没有职工餐厅,对于家住商水、光上下班路上都需要2个小时的昆峰来说,根本没空回家吃个饭!大家都知道,最好吃的饭还是在家跟家人一起吃的家常便饭,而他每天的早上与中午只能在小餐馆兑付,遇到晚上加班,因为家里孩子小,昆峰也只能忙里抽闲,匆匆忙忙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,说上几句抱歉。最忙的时候,他几天才跟家人见一面也是常态。

有时候中午不回家,我也会跟昆峰一起、在周边的小饭馆吃饭,每次吃完饭,昆峰都会说,去办公室或者回家休息会,我就说好,可是慢慢的、我就发现了情况不对劲,规定的是下午1点到岗,可不管我什么时间去办公室,总是很少见到他,最初的时候我想,办公室里有空调很凉快,这大热天不待在办公室、还往外面跑,傻了吧!

可直到有天中午12点50、创卫办突然检查,大家心里想着坏了、大意了、咋这时候来检查啊!我们跑进市场,看到一切井然有序,昆峰正带着检查组查看市场,经营区是彩钢大棚,三十多度的高温,而汗水湿透了他的工装。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发觉,原来中午是他一直默默的在市场值班;事后大家说以后轮流值班,而他只是嘿嘿一笑说:“不碍事,我习惯了,咱坐着也管休息”。

为了时刻保持市场地面干净,每天都需要推着两百多斤重的洗地机清洗地面好几遍,作为一名管理者,他总是坚持与保洁员轮换着一起清洗地面,我们看到了整洁的地面、也看到了汗水湿透了他的工装;当大家提出帮忙时,他又嘿嘿一笑说:“不碍事,我主要是想锻炼锻炼类”!

早上他第一个先到,晚上他最后一个走,遇到第二天有检查,凉席往地上一铺,他就在办公室对付一夜;一方面是为了工作、一方面是回家太晚不想耽误家人休息;每个月的调休假期,他从来没有休完过,对待工作,他总是拣最累最难的干。是啊,他确实习惯了坐着休息、习惯了为他人着想、习惯了一个人的默默坚守与付出。后来全市创卫成功了,而我们的小郑更黑更瘦了,但他走路的步子迈得更快了!他的工作精神,直到现在都深深打动着我。

时间过的很快,2021年1月我调到冷库工作,当时是老员工张志国带我熟悉业务,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,他是一位70后老员工,从入职到现在已经20个年头。

我俩很早就认识,但真正熟悉是在李寨,每年6、9月是麦忙、秋收的时候;每到这个时间,大家习惯性的都会想,志国该来帮扶了,村民见了他,也总会亲切的说一声,志国又来啦。

因为有冷库的工作经验,志国的主要任务就是机械维修、红薯入窖储存;记得那是18年9月,李寨900多亩红薯迎来大丰收,张志国负责红薯入窖储存,每天接收二三十万斤的红薯入窖,嘴里喊着红薯一定要码齐、眼里瞅着红薯是否有创伤、手里登记着入窖的红薯数量;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,一点也闲不下来,一天工作下来口干舌燥、嗓子沙哑,根本顾不上也想不起来吃饭,拿着红薯填饱肚子也是常态。

红薯窖建在地下,有天夜里1点突下暴雨,要求李寨在职全员赶去红薯窖防汛,张志国作为帮扶人员,听到通知也迅速跑了过去,大家顾不上没有雨衣、胶鞋,挽起裤腿、拿着铁锹就开干,挖排水沟、堆放沙袋,持续抢险两个多小时,回到宿舍大家互相一看,身上、衣服鞋子上全是泥,泡在盆里都是泥糊土,基本都不管要了;事后我问志国,没让你去,你咋也跑去了,你这来帮扶的都没有带换洗的衣服;他说,恁都去了,我肯定也要去!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气,这是保护咱们的劳动果实类。

抢收抢种一个多月,志国全程跟了下来,帮扶结束回周口的时候,他说这一段是我干过的最苦最累、也是最有意义的活。不是在李寨亲身经历,真不知道种地的辛苦,真体会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收获的场景;作为一名只是临时来李寨的帮扶人员,他让我感动。

张志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精神、热心肠,有次我问他,你保持乐观的秘诀是什么?是什么让你可以一直在公司工作了20年?他说,我就是天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就能开开心心的,我没有其它爱好,就是喜欢机械设备,拆装小零件,冷库的制冷工作正是我的兴趣所在;自从来到了公司,我收获了很多,这些年,我考取了高级电工证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证,最近才获得了集团的创新发明奖项,咱也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啊!

人的一生称得上黄金的年龄也就是三个十年,他已将其中的两个献给了公司,在这样一个时代更新、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。

一滴水即使再渺小,也能滋润大地,一颗小草即使再弱小,也能禁住风雨,而一个人即使再平凡,只要肯付出,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,感染身边人。从入职黄淮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,我们就成为了一名黄淮人,都拥有黄淮人的使命感、责任感,以后的工作就让我们以榜样为目标,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担当、时刻牢记内心的理想信仰,加油!加油!

谢谢大家!